當前位置:首頁>行業資訊>強基固本 自我革新 推進摩托車工業做大做強
發布日期:2022-3-25 來源:汽車新評
又逢春風浩蕩時,錦簇繁花再盛開;赝2021年,我國摩托車工業再創佳績。2021年,我國摩托車工業產銷量分別達到2019.52萬輛和2019.48萬輛,達到自2014年以來的歷史*好水平;成工業總產值1387.96億元,占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21‰;實現利潤總額63.61億元,占全國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的0.73‰;出口總額72.18億美元,占全國貨物出口總額2.104‰以上;新車注冊量達到1005萬輛,比2020年增加179萬輛,增幅達21.67%……
這是一份*的答卷,充分體現了我國摩托車行業在黨和國家的“雙循環”政策指導下轉型升級、蓬勃發展的喜人景象。這一串串數字,也是在全國近200個大中城市持續多年“禁限摩”的重壓下取得的,因此更彌足珍貴。
回望歷屆“兩會”,從不乏有識之士為我國摩托車行業發展和摩托車用戶的切身利益殫精竭慮、奔走吶喊。二十余年間,從減免稅到電動摩托車上專用車牌,從1998年在全國政協九屆一次會議上尹明善委員提出《關于調低摩托車消費稅稅率的提案》,到今年“兩會”上李稻葵委員提出《關于用市場化、綠色化方式改革摩托車按年限強制報廢制度的提案》,代表委員們的提案可謂多點視角,面面俱到,其間更有年過七旬的左宗申委員親自駕車上路展示摩托車“style”,代表委員們的“舔犢之心”,可謂日月可鑒。而2021年這份寫滿中國摩托車人不懈奮斗、逆流而上的成績單,也是對為中國摩托車產業發展奔走呼號的“兩會”代表委員們的*好回報。
歷盡艱難取得不俗佳績固然可貴,但“大而不強”之軀蹣跚二十余載而實質未改也是不爭事實。
以“禁限摩”政策為典型方式的一刀切,明顯影響了我國摩托車工業的發展,也可以認為是造成我國摩托車工業“大而不強”的動因之一;同時,標準法規的加嚴,能源、人工、原材料、營銷等綜合成本上揚;汽車、電動自行車甚至低速電動車對傳統摩托車領域的“包夾”,多個國際大品牌大排量摩托車的大舉進攻,以及“新冠”疫情對行業和市場的重挫,甚至人口結構比例與人口增長率的變化都對我國摩托車工業發展造成極其不利影響,是制約我國摩托車工業做大做強的重要客觀因素。
盡管困難重重,機遇與挑戰往往并行。發展低碳經濟發展低碳技術是歷史大趨勢,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是低碳發展思想在汽車產業中的表現形式,是汽車產業低碳發展的技術思路的具體體現,是當前全球汽車行業發展的時代潮流。
在“新四化”熱潮的影響下,國際知名摩企已相繼展示了各自儲備的研究成果,國內摩托車行業也在積極探索努力跟進,在大功率電動摩托車、氫燃料摩托車、自平衡摩托車、智能網聯、無人駕駛等領域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相應的研究和嘗試,并取得了一定收獲。
雖然頂著外部巨大壓力艱難行進,在緊跟發展潮流方面也付出了積極努力,但我國摩托車工業自身基礎不牢、“營養不良”環節較多也是重要的內在原因,亟須認真對待。
“春運”的“十萬摩托大軍返鄉”盛況早已不再,這與當年電動兩輪車徹底“淹沒”燃油兩輪輕便摩托車的短途通勤市場如出一轍,也再次敲響了國內摩托車市場已悄然發生徹底變化的警鐘;2022年北京“冬奧會”對各種冰雪裝備需求形成的巨大商機與國內摩托車行業也遺憾地失之交臂,沒能看到我國摩托車工業將更多佳作呈現在這一難得的世界舞臺。除此之外:
·舊有的營銷模式和營銷思想已不適應新的消費主體和消費觀念;
·傳統的產品設計觀念很難與新生代、Z世代的審美觀碰撞出閃亮的火花;
·手工單件焊接車架等既有生產方式無法達到“碳排放”、“碳中和”的根本要求;
·大力提倡普及摩托車娛樂運動與無法向消費者提供安全正規的專業運動場地和專業技術指導之間存在的尷尬對立;
·響應休閑旅行倡議的摩托車在高速路上應如何依法安全使用車道都缺乏明確統一合理的法規說明;
·少數摩托車手用故意在實施“禁限摩”城市道路駕車飛奔、甚至在汽車車流中左右穿行的危險方式表達自己對“禁限摩”政策的不滿;
·行業在開展新能源摩托車、自平衡摩托車、無人駕駛摩托車等高新技術研究的同時,對產品存在的根本意義、運用場景中安全風險的考慮、未來商業價值與推廣前景等方面的認知不足,類似某種“盲打”狀態,諸如此類,方方面面。
這些貌似無足輕重,但都從不同側面制約著我國摩托車工業的從“大”到“強”,也影響著公眾和管理部門對摩托車的認知。因此需要中國摩托車人自己潛心努力逐一解決,才可能基本實現行業短板的補齊。也只有自己做大做強,才能夠讓社會、市場和管理部門重新全面認識中國摩托車,重拾對中國摩托車工業的信心。
打鐵還靠自身硬,腹有詩書氣自華。當前我國摩托車工業需要的是既要跟上時代抓住機遇,更要自我剖析自我錘煉。借鑒汲取機械裝備工業的經驗,在摩托車行業開展“強基工程”以全面夯實提升我國摩托車工業基礎能力不失為提升我國摩托車工業的發展質量、推進和實現我國由“摩托車大國”向“摩托車強國”的轉變、推進和實現我國摩托車產品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發展的好辦法。同時,更要抓住低碳安全、數字化轉型以及“新四化”的發展時機,用足用好國家對“專特精新”小巨人企業的優惠政策,改變營銷模式,提高品牌價值,建設文化內涵,引導市場受眾,通過自立自強來重塑中國摩托車形象,推動政策轉變,助力國家經濟發展,真正把我國摩托車工業做大做強。
相關新聞
最新資訊
最新產品
粉末冶金企業
關于我們|廣告服務|會員服務|網站建設|付款方式|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版權所有:杭州極點科技有限公司地址:杭州市下城區西文街水印康庭1幢西樓4樓 郵編:310004
服務熱線:0571-8513281985235193傳真:0571-85235193
客服QQ:496617775客服MSN:pmbiz1@hotmail.com
聯盟網站:硬質合金商務網 、粉末冶金人才網、粉末冶金書庫、注射成形網 、中國粉體網、粉體行業網上展、粉末冶金網上展
ICP證:浙B2-20100325
免責聲明:本網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本網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充分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